今天,是我坚持写作第108天,今天的主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在《病起书怀》中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作《病起书怀》时,陆游已经五十二岁,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到了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虽然已经被罢官,虽然已经年迈,虽然已经处庙堂之远,虽然位卑,但仍不忘济世报国之心,可谓大丈夫。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可饮匈奴血。”的岳飞,牢记“靖康之耻”,收复失地,挥师北伐,先后收复洛阳、郑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下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虏”。为报效国家尽忠尽责。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进入朝堂之时,宋仁宗即位很久,但是刘太后依旧“垂帘听政”,大臣们都不敢打破沉默,劝太后还政于皇帝,但是范仲淹就敢!刘太后盛怒之下,就把他贬到了外地。别人碰到这种情况,或许会心情抑郁,但是范仲淹没有,又是劝课农桑、又是兴修水利,干的风生水起。三年后,刘太后去世,宋仁宗对当初依附刘太后的大臣进行清理,一些趋炎附势的投机分子就出来大肆攻击刘太后。但刚正不阿的范仲淹又站出来为刘太后说话。要求刘太后还政与皇帝和维护刘太后,二者看似矛盾,其实不然,范仲淹每次都是着眼于家国天下,无关私利,只顾大局。 公元1894年9月17日,黄海水面的平静被隆隆炮声打破,邓世昌,挥锋甲板,和热血男儿并肩作战。面对着饿狼一样的日本“败类”,他没有丝毫的退却、丝毫的畏惧,沉着的指挥兵士们应战,但是“致远号”上已经是弹痕累累。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邓世昌临危不惧,一声令下,剑锋所指,只见“致远号”疯了一般冲向离它不远的日舰,日舰上下震惊,仓惶中一发炮弹击中了“致远号”,“致远号”沉没了,邓世昌沉默了,全舰人员沉没了,然而,大海上却升起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邓世昌,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今社会,或许不需要我们披战甲,上战场,但是我们也应该牢记“位卑未敢忘忧国”,在这个改革开放,万众创新的时代,磨练自己的技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滴水持久,方能穿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明日主题:享受过程 相关推荐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 很多人觉得他们在思考,实际上他 学会取悦自己,才是人生正经事 人无法持续做一件自己抵触的事情 顺境与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