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坚持写作第859天,今天的主题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三) 上篇文章写道:从心底深处认识到错误后,才有可能在实际行动上有所变化。当然,也只是有可能。 罗翔老师曾说:世界最远的距离,不是从马里亚纳海沟到珠穆朗玛峰,而是知道与做到的距离。人生的痛苦,往往在于无法跨越这道鸿沟,你或许曾思想深刻,或许曾感动于某些东西,但如果你只是说说而已,那很可能是一种自欺。 想要做出改变,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比如说我前文提到的长者,从他做的事情反推他的思想,对于新出现的东西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拒绝接触,拒绝了解,拒绝使用。身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我们,时代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遇见新的事物,要试着去接受,去使用。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才不至于成为新时代的“文盲”。 步步高品牌创始人段永平曾分享过这么一个想法:“大多数人都是不容易open的,很难接受跟自己以前认识不同的东西。我有时候感觉很奇怪的是,如果是个已经很成功的人,不太接受新东西我也能理解,因为人家已经有了足够成功的经历和理解了。现实中我看到的情况刚好相反,那些不open的人常常就是那些不太成功的人。” 想要做出改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亲手杀死“过去的自己”。如果说当下的生活状态过得很艰难的话,那一定是以前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有问题,现在的生活状态只是“果”,而以前的自己才是造成现在的状态的“因”。 诚然,一个人想要取得一些成就是需要些外部因素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是我们自己才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天时不好,就蛰伏起来,厚积薄发,地利不好,就想办法换个环境。不能因为一次或几次努力之后没有获得相应的成果,就自暴自弃。就像《飞驰人生2》中张弛在巴音布鲁克赛道最后冲刺阶段和他朋友的那段对话一样。他的朋友说:“张弛,其实只要我们足够努力,机会就一直会在,”张弛答到:“不是的,我努力过无数次了,但我知道,机会只会出现在这其中的一两次。”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自我革新之路,看似平易实则很难。那第一步的勇气,往往比跋涉千里更需要破釜沉舟的决绝。恰如春芽顶破冻土时的惊心动魄,表面从容的蜕变之下,是无数个昼夜与自我的角力。唯有将这份艰难的开端化成恒久的坚持,让时光的涓流浸润每一寸改变的决心,方能等来生活姿态的次第绽放。这世上从悟轻而易举的蜕变,所有令人艳羡的从容,不过是艰辛沉淀后的水到渠成。 滴水持久,方能穿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明日主题:活出自己,便是最好的安排 相关推荐 活出自己,便是最好的安排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