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坚持写作第917天,今天的主题是:“缓慢”也是一种速度 在这个崇尚“快”的时代,我们如同被上了发条的机器,一刻不停地追逐着效率与成果。蒋勋在《此时众生》中却提醒我们:“我们已经忘了,‘缓慢’也是一种速度,‘迂回’‘婉转’也是一种抵达的方式。“这恰如中国高铁建设者们的智慧—他们不急于求成,而是精心计算每一寸轨道的铺设,反复验证每一个桥梁的设计;又如敦煌莫高窟的修复工程,匠人们用数十年的实践,一寸一寸地修复壁画,让千年艺术重焕生机。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看似缓慢的过程中,在迂回曲折中孕育着最坚实的抵达。 在禅宗的古老历史中,两位杰出的高僧慧能和神秀,曾写下了这样两个偈子: 神秀禅师做的偈子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就是在身体的庇护下而能时刻保持清净的状态,身体的身行、口说、意念做到清净无染才能保持心得清明,而身体寓意得菩提树无法完全阻挡所有风尘得袭扰,所以不管是菩提树本身,还是庇护下得心,都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六祖慧能的偈子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这四句偈子揭示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即“悟”。以其深奥的寓意强调了空性的理解,认为世间万物皆为虚空。真正的智慧并不是执着于外物,而是顿悟内心。这是一种超脱物质世界的哲学思考,也是对生活本质的独特诠释。 这两首偈子的对比,不仅反映了两位高僧对禅理的不同理解和实践,也展现了禅宗内部的微妙差异。一种是强调顿悟,一种是强调渐修。顿悟派以直观见性为首要,主张一念之间可彻见本性,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渐修派则注重日积月累的修行,认为只有通过逐步的修炼,才能体悟到禅的真谛,最终到开悟的境界。 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好像都在追求快节奏的生活。飞机、高铁成为出行标配,快餐、速食占据餐桌,电影电视被电脑上的快进快退替代。甚至恋爱婚姻都出现了闪婚闪离的现象。 杰克·康菲尔德曾说:“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中,学会放慢脚步,重拾内心的平静,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 (未完待续,明日继续。。。) 滴水持久,方能穿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明日主题:“缓慢”也是一种速度(二) 相关推荐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 很多人觉得他们在思考,实际上他 学会取悦自己,才是人生正经事 人无法持续做一件自己抵触的事情 顺境与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