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持久,方能穿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明日主题: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满招损,谦受益。当用一个傲慢的态度去为人处世的时候,几乎就是选择了原地踏步,拒绝进步。
人类文明的进步史,从某方面而言,也是一部不断克服傲慢的觉醒史。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以“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的谦卑姿态,开启了西方理性思辨的传统;东方先贤孔子也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教诲,同样彰显了破除认知傲慢的智慧。
1895年,当莱特兄弟开始研究飞行器时,他们面对的是一堵由当时最权威科学家筑起的认知高墙。英国皇家学会主席开尔文勋爵在1896年公开宣称:“比空气重的飞行机器是不可能的。”这个论断并非凭空而来,当时顶尖物理学家已用复杂的数学公式“证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任何机械装置都无法产生足够升力。
更令人窒息的是来自学士机构的系统性否定,美国史密森尼学会的兰利教授耗费7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数百万美元)研发的“空中马车”在1903年12月8日试飞时直接坠入波托马克河,《纽约时报》立即发表社论嘲讽:“人类要想飞行,还得等100万年!”讽刺的是,九天后莱特兄弟就在北卡罗来那州实现了持续59秒的首次动力飞行。
当开尔文勋爵们坐在象牙塔里撰写否定报告时,历史正被两个在自行车铺里捣鼓的“外行”改写。正如爱因斯坦后来反思的:“为就问他寻找答案需要学识,但发现新问题需要想象力。”
当我们承认认知的局限时,心灵才能真正的向真理敞开。就像大海之所以能海纳百川,正因为其甘居下位,高山之所以能成其大,正因其不拒微尘。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保持一个谦逊求知的心态,或许才能不断的保持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