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坚持写作第1012天,今天的主题是: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当“内卷”与“躺平”的争论此起彼伏,当短视频的快节奏不断切割我们的注意力,当每个人都在用“忙碌”掩盖焦虑时,我们或许应该重新想起白居易的那句古训—“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意思是:面对心中的烦乱,最好的方法是“静”;面对自身的不足,最好的办法是“静”。这十个字,看似古朴,却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当代人最需要的一扇门—专注与深度。 在当下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无数的信息像潮水一样淹没我们,我们不断地被推送、被比较、被裹挟,手机的亮光成了新的“枷锁”,看着别人光鲜亮丽的生活,看着别人的“高光时刻”,再看看自己一地鸡毛的生活。然后可能就会一夜无眠。焦虑蔓延,浮躁横生。很多人以为“快”就是效率,其实那只是“忙”的假象。白居易说的“静”,并不是逃避尘世,而是在纷乱中守住清明;实在外界喧嚣时,仍能听见自己心的声音。真正的“静”,不是无为,而是有方向的笃定。就像一池清水,越平静,越能映出真相。 90后非遗传承人杨雪,用她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静”与“勤”。每天在工作台前一绣就是12小时。针线之间,眼神专注,神情沉静。她用一针一线,把苗绣的传统针法从生疏练到精通,最终让古老的图案重新焕发生机。有人问她:“这么枯燥,不会厌吗?”她笑着说:“静得下心的人,才能听见线在说话。”所谓的“笨功夫”,其实是“深功夫”;所谓“笨拙”,并非天赋的缺陷。而是上天赐予成长者的一场修行。她让我们看到—“慢,也是一种力量。” 刷视频的时候,往往会看到一些所谓的“专家”讲“高效”“捷径”“方法论”,可真正能够成事的人,往往只做两件事:一是静心,二是勤练。“救烦无若静”,是提醒我们,越是混乱越要冷静,不要被外界的喧嚣牵着走;“补拙莫如勤”,是告诉我们,越是觉得笨拙,越要坚持,因为天赋决定起点,勤奋决定终点。再聪明的头脑,也需要时间沉淀;再渺小的努力,也会在坚持中生根发芽。 静,是心的定力;勤,是行得恒心。两者相辅相成,才是一个人最坚实的力量。终有一日,你会发现,那些看似笨拙的坚持,正悄悄开城最绚烂的花。 滴水持久,方能穿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明日主题: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方向正确,哪怕步履维艰,也终将一步步靠近幸福 相关推荐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开始追求自己的目标比结果更重要 一个人的狭隘,不是不容人,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