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灼之火主页 > 坚持写作 >

阅读的最大理想是想摆脱平庸

作者: 一灼之火

今天,是我坚持写作第1024天,今天的主题是:阅读的最大理想是想摆脱平庸
 
书籍的存在,从来不只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是为了延伸我们的脚步,带我们抵达难以企及的远方。它们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体验无限的可能。

法国作家左拉在成名后陷入创作瓶颈,小说总是沿着老套路前行。于是他开始广泛阅读,涉猎自然科学。正是这些陌生的领域,点燃了他的思想。最终,他将科学方法引入文学,开创了自然主义的先河。他用阅读,重新“定义”了自己。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的平庸。”读书的真正意义,或许并不在于积累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它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书,就是在与作家亲切地握手;读书,就是在与伟人真诚地交谈。牛顿说:“我之所以能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读书,正是普通人站上巨人肩膀的最简便方式。

花30元买一本《穷查理宝典》,就能吸收查理·芒格90年的人生智慧;花50元买一本《原则》,就能学习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的决策逻辑;翻开《曾国藩家书》,便能看到一个人如何在困境中修身立命。
 
书籍,是伟人留给后世的思想遗嘱。它不需要我们拼人脉、无需攀资源,只需要翻开一页,就能向智者思考,在精神世界里,平等对话。
 
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灵不断拔高的过程。当被生活的琐碎包围、被现实困扰时,阅读伟人的书籍,就像一道光,让自己从嘈杂中抽离出来,重新看见自己。

有人说:“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帮你回答当下的困惑。”博览群书,好似登峰览胜;钟情阅读,犹如远行时,欣赏路边的风景。书籍,让思想的幼芽破土,也让智慧的火花闪耀。
 
或许有人会觉得——“看过那么多书,并没有记住,都忘了。”但其实,它们并没有消失。他们早已融进了自己的血液,藏在自己的谈吐、自己的气度、自己的思维方式里。
 
我们未必能逐字复述书中的句子,但在做决定时的从容,在面对挫折时的坚韧,在与人交往时的坚韧,在与人交往时的温度——那些都有自己读过的书的影子。
 
读书的最大意义,不是记住多少,而是——成为怎样的人。那些看似被遗忘的文字,早已化作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在自己不经意间,决定了自己的见识、气场,甚至财富的上限。
 
读书,不会让自己一夜暴富,却会让自己一生清醒。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读书,或许时最慢的事,但也事最值得的事。读书,也是普通人最公平的跃迁机会。它让我们不必仰望谁,只需翻开一页,就能走向最高处。
 
滴水持久,方能穿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明日主题: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我们需要更勇敢地凝视现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