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灼之火主页 > 坚持写作 >

《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作者: 一灼之火

今天,是我坚持写作第252天,今天的主题是​:《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切尔诺贝利》讲述了在1986年的乌克兰,引发了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原因,以及当年勇敢的众人是如何牺牲自己拯救处于灾难中的欧洲的故事。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一件发生在苏联统治下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子反应堆事故。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

     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受污染最为严重,由于风向的关系,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此事故引起大众对于苏联的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也间接导致了苏联的瓦解。苏联瓦解后独立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等每年仍然投入经费与人力致力于灾难的善后以及居民健康保健​。因事故而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估算,且事故后的长期影响到目前为止仍是个​未知数。
 
之后数个月,苏联政府派出了无数人力物力,终于将反应堆的大火扑灭,同时也控制住了辐射​。但是这些负责清理的人员也受到严重的辐射伤害​。火灾扑灭后,接下来担心的是反应堆核心内的高温铀与水泥融化而成的岩浆熔穿厂房进入地下,苏联政府派出大批军人、工人,给炸毁的四号反应堆修建了钢筋混凝土的石棺​,将其彻底封闭起来。

堵住污染源头时候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清除核辐射尘埃是另一项​艰巨的任务。一年之后,切尔诺贝利核电泄漏事故中国最先遇难的核电站工作人员和消防员被转移到莫斯科一处公墓内,安葬他们用的是特制的铅棺材​!因为他们的遗体成为了足以污染正常人的污染源​。

 
核尘埃几乎无孔不入​。核放射对乌克兰​地区数万平方公里的肥沃良田都造成了污染。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至少需要800年,而持续的核辐射危险将​持续10万年。 
 
原以为,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已经是够厉害的核污染了,切尔诺贝利的危害性远远​超过那两颗原子弹。
 
科技,固然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让生活更加的便利,可是,一旦有个失误,危害性也很大。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不学习科技,不提高自己。对个人而言,懂得越多,危害来临时,也会有更加敏锐的嗅觉​。​


     滴水持久,方能穿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明日主题:人生几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