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灼之火主页 > 坚持写作 >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作者: 一灼之火

今天,是我坚持写作第​787天,今天的主题是: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荀子·儒效》中记载​:“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句意为​:见到不如理解到,理解到不如去实践钻研。
 
 
​陆游曾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脱离了实践的学习,终究是浅的,而浅尝辄止,正是学习的大忌​。《荀子·儒效》中说​:“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从“见”到“知”再到“行”,这句话道出了知识与​实践之间深刻的辩证关系。若失去了这三者的有机结合,那么获取知识的过程便是不完整的。
 
从表面现象的“见”到深入的“知”,再付诸到实际的“行”,人类对世界所进行的认识和改造,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化的。数百年前,牛顿从落下的苹果中发现问题,在求知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见”现象到“知”本质,在不断地深化探索中,“行”才具有了更大的力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同样的一件事情,在两个人的叙说下,就仿佛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愤世嫉俗,​嫉恶如仇的一面。​我当然也不例外。
 
在我对世界的认知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是会犯下一些偏听偏信​的错误。当还在学校的时候,与同学聊天,有时候同学会叙述一些他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他会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去叙述一件事情。当向别人叙述事情的时候,他总是会习惯性地将自己扮演成弱势的一方,然后将事情向着自己有利的一面进行叙述​。而作为第三者的我,也难免会站在他的角度考虑看待整个事情​。然后就会觉得,这个事件的所有参与者都是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无辜的。等到日后机缘巧合与另外一个参与事件的人聊起来的时候,才发现,第一个人叙述的事件,并不完整​,其他人也有其他人的苦衷。
嫉恶如仇这种性格的人,还特别容易被别人当枪使​。​一不小心可能就当了出头鸟。我们大家都是有能力照顾自己的普通人,当我们有为别人出头的感觉时,一定要谨慎。
 
 
与人交往是这样,做事的时候也是这样。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当我们想要做一件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的时候,总会忍不住的会想要去问别人的意见,想要在网上找这个行业的相关信息,以求做好​最全的准备。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说要完全准备好了才要开始去做,先去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再去提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中,才有可能出真知。​


滴水持久,方能穿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明日主题:理想如明灯,催我踏浪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