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在这纷扰喧嚣、追名逐利的人世间,人生仿若一场永不停息的马拉松,众人熙熙攘攘,皆为名利奔忙,将胜负输赢视作前行的唯一标尺。然而,当我们拨开世俗的迷雾,以澄澈之心审视人生之路,便会惊觉:人生的真谛,原不在输赢的锱铢必较,而在于沿途那如诗如画、动人心弦的风景。
回溯历史,诸多贤达之士早已为我们演绎了超脱输赢、沉醉风景的豁达人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身处乱世,官场黑暗腐朽,勾心斗角。他本可在仕途上蝇营狗苟,与世俗同流合污,为功名利禄争得一席之地,可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辞官归隐,回归田园。于他而言,田园生活中的朝晖夕阴、鸟语花香、春耕秋收,皆是人间至美风景。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在这质朴的田园之中,他忘却了官场的荣辱得失,不与世俗论输赢,而是倾心于自然的怀抱,将生活过成了一首清新淡雅的田园诗。他的人生选择,让我们看到,当一个人放下对功名利禄的执念,专注于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之美的体悟,方能领略到人生路上别样的风光,成就精神的富足。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屡遭贬谪,仕途之路布满荆棘。乌台诗案,他险遭杀身之祸,被贬黄州,人生陷入低谷。然而,苏轼并未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下一蹶不振,亦未将心思局限于官场的输赢成败。他寄情于山水,在东坡之上种地、赏月、饮酒,与百姓谈天说地,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美好。他于赤壁之下,泛舟夜游,望着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之景,发出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的千古浩叹,将个人的悲欢离合融入浩瀚的宇宙哲思之中。苏轼的一生,无论境遇如何,始终能以乐观豁达之心,不被世俗的输赢观念所束缚,在人生的旅途上悠然漫步,赏尽世间美景,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熠熠生辉的文学瑰宝,也让我们懂得,人生的风景不在终点的荣耀,而在途中的感悟与成长。
再看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不慕功名,不逐富贵,毅然决然地背上行囊,踏上探索山川湖海的征程。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代,他餐风露宿,历经千辛万苦,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不为科举入仕的传统道路所牵绊,不与世人争名逐利,心中唯有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好奇。他攀越陡峭山峰,穿越幽深峡谷,探寻江河源头,每一处奇峰异石、每一条奔腾溪流、每一片古老森林,于他而言都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藏。他用三十年的时间,撰写了六十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地理资料与人文景观记录。徐霞客的人生,跳出了世俗输赢的狭隘框架,将生命奉献给了对自然风景的追逐与探索,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勇敢地追寻内心的向往,去发现人生路上那些被忽略的美好,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心灵感受风景。
然而,置身当下快节奏、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人们却愈发深陷于输赢的泥沼,难以自拔。在学业上,莘莘学子为了成绩排名,日夜苦读,压力如山,却忽略了知识本身的乐趣与成长的收获;在职场上,众人拼尽全力争名逐利,为了晋升加薪,不惜牺牲健康、家庭,卷入残酷的竞争漩涡,忘却了工作最初的成就感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生活中,邻里之间、亲朋好友之间,也常因琐事计较输赢,为了一时的意气、虚荣,伤了和气,丢了情谊。人们在这场无休无止的 “输赢之战” 中,身心俱疲,错失了沿途无数的美好风景,忘记了人生的初心与本真。
其实,人生之路,输赢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而风景却能润泽心灵,永驻心间。当我们执着于输赢时,目光短浅,心境狭隘,犹如蒙眼的骏马,只顾奋力奔跑,却不知错过了路边的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相反,当我们以平和之心,放下输赢的包袱,漫步人生旅途,方能以敏锐的感知,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美好: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前的温馨,雨中陌生人递来的一把雨伞的温暖,孩子纯真无邪笑容里的治愈力量…… 这些看似平凡的风景,却蕴含着生活的真谛与人性的光辉。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让我们摒弃输赢的执念,怀揣一颗悠然之心,去欣赏沿途的风景。用诗意的眼光,打量世界;用豁达的胸怀,拥抱生活。如此,方能在岁月的流转中,收获满满的美好与感动,让人生之旅变得丰富多彩,成为一场永不落幕的心灵盛宴,镌刻下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奏响生命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