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灼之火主页 > 文心一言 >

余生很贵, 别让不值得的人和事消耗自己

作者: 一灼之火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在这短暂而珍贵的人生旅程中,当我们走过懵懂的年少,历经风雨的洗礼,愈发深刻地领悟到余生的每一寸光阴都宛如熠熠生辉的珍宝,不容挥霍。余生很贵,贵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贵若稀世明珠,承载着我们未竟的梦想与期许。故而,我们断不能让那些不值得的人和事,如隐匿在暗处的蠹虫,悄无声息地啃噬我们的生命能量,消耗我们的宝贵时光。

回首往昔,诸多贤达之士以其智慧抉择,为我们树立了珍视余生、远离消耗的典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陶渊明,身处东晋乱世,官场黑暗腐朽,阿谀奉承之风盛行。他本可在仕途上蝇营狗苟,与世俗同流合污,为求功名利禄而周旋于权贵之间,消耗自己的才情与心力。然而,陶渊明却毅然决然地辞官归隐,远离那乌烟瘴气的官场是非。他回归田园,与清风明月为伴,同质朴农夫为友,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的农耕生活中,找寻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他深知,与其在官场中为了迎合他人、追逐虚名而虚耗生命,不如投身自然,享受生命的本真。陶渊明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对余生价值的深刻洞察,他没有让仕途的纷扰消耗自己,而是在田园生活中绽放出独特的诗意光芒,为后世留下了千古传颂的田园诗篇,成就了精神的富足与自由。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的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屡遭贬谪。乌台诗案成为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此后,他被贬黄州、惠州、儋州等地,仕途之路布满荆棘,身心备受折磨。但苏轼并未在这一连串的挫折中沉沦,让怨恨、悲愤等负面情绪消耗余生。他以超凡的豁达与乐观,将人生的苦难化作笔下的诗意。在黄州时,他于东坡之上种地、赏月、饮酒,与百姓谈天说地,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汲取灵感,创作出《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他懂得放下官场的荣辱得失,不与小人计较,不让那些无端的陷害与不公消耗自己的心力。苏轼凭借着坚韧的内心,在困境中悠然自得,让余生绽放出文学与人生哲学的璀璨光辉,照亮了后世无数人在逆境中的前行之路。

再看杨绛先生,她一生历经风雨,却始终保持从容淡定。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她与钱钟书先生携手走过诸多艰难险阻,遭受过批斗、下放等磨难。然而,杨绛先生并未沉浸在生活的苦难与他人的非议中,消耗自己的精神力量。她潜心于文学创作与翻译,在书斋中默默耕耘,为中国文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仨》这部著作,以温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家三口的生活点滴,展现出她对家人深深的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杨绛先生深知余生的珍贵,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与家人,用智慧与爱书写了充实而美好的余生篇章,成为世人敬仰的楷模。

然而,置身当下快节奏、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许多人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消耗余生的泥沼。在人际关系方面,有些人过于在意他人的眼光与评价,为了迎合他人的喜好,改变自己的性格、爱好,甚至违背自己的原则。他们在社交场合中小心翼翼,生怕得罪别人,却在这一过程中迷失了自我,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焦虑与疲惫。在职场中,部分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卷入办公室政治的漩涡,与同事明争暗斗,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他们将工作的重心从提升业务能力转移到争夺权势上,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阴霾。在生活中,还有些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花费大量时间刷短视频、玩游戏、追剧,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光,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亲情、友情与个人成长。这些行为都如同慢性毒药,一点点侵蚀着我们的余生,让我们在回首往事时,徒留懊悔。

那么,如何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做到珍视余生,远离消耗呢?首先,我们需要构建强大的自我认知体系,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与劣势,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价值追求。只有当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在面对外界的干扰与诱惑时,坚定地做出选择,不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其次,要学会断舍离,对于那些消耗我们精力、带给我们负面情绪的人和事,要有勇气说 “不”。无论是不健康的人际关系,还是无意义的工作任务或娱乐活动,果断舍弃,才能为余生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再者,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当我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将其视为成长的机遇,而非抱怨、消沉,才能让余生充满阳光,充满前进的动力。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余生是我们手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以敬畏之心,守护这份珍贵。不被不值得的人和事牵绊,远离消耗,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用每一个充实而美好的日子,编织出属于我们的绚丽人生。在余生的画卷上,绘就梦想的色彩,书写成功的篇章,让生命在珍视与呵护下,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芒,不负这短暂而珍贵的人生之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