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灼之火主页 > 文心一言 >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作者: 一灼之火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的智慧之光穿透历史的重重帷幕,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关于人性与成长的永恒真谛:人,唯有先拥有一颗真切诚挚的为己之心,才能在这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世界中,积聚起足够强大的内在力量去克制私欲的侵蚀,磨砺自己的品德与行为,进而踏上克己修身的漫漫长路,不懈探索前行,最终达成成就自我、臻于完美的崇高人生境界。

何为 “为己之心”?这绝非是一种短视、狭隘的自私自利观念,而是一种对自我生命独特价值的深度敬重与敏锐感知,是一种对自我成长与人格完善的炽热渴望与执着追求。它宛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内心深处的幽微角落,让我们能够在世俗的喧嚣与纷扰中,清晰地聆听内心深处最本真的声音,精准地明确自己真正向往、契合的人生方向与目标,并毫不犹豫地为之倾尽全力、矢志不渝地奋斗拼搏。遥想孔子,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周游列国,四处奔波,席不暇暖,虽屡屡碰壁,遭遇诸多艰难险阻,却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 “克己复礼”“仁政德治” 的崇高政治理想与道德追求。在那个礼崩乐坏、战乱频繁、人心惶惶的动荡时代,孔子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敏锐地察觉到,若要拯救天下苍生,使社会重新回归和谐稳定的正道,首先必须从自我的修身养性开始。于是,他毅然决然地以传播仁义道德为毕生使命,不为功名利禄所动摇,即便身处困境,依然坚定不移地讲学授徒,整理典籍,将自己对人生、社会、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思考与智慧结晶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为后世子孙留下了无比珍贵、熠熠生辉的精神财富。孔子的一生,无疑是 “为己之心” 的生动鲜活的诠释典范。他所不懈追求的 “己”,是一个心怀天下、道德高尚、具有伟大人格魅力与崇高精神境界的自我形象。正是这种纯粹而强烈的为己之心,成为他在克己修身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坚实根基,支撑着他最终成为一代圣贤,为后世所敬仰与尊崇。

再看苏轼,这位北宋时期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书画家,一生宦海浮沉,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之地,黄州、惠州、儋州等地都留下了他落寞而又坚毅的身影。在仕途的重重坎坷与生活的种种磨难面前,苏轼并未被命运的无情洪流所吞噬,随波逐流,从而丧失自我的本真与初心。他深切地明白,自己的文学才华与精神追求不应被世俗的荣辱得失所左右、束缚。于是,在逆境之中,他以豁达乐观的心态为笔,以超凡脱俗的才情为墨,尽情挥洒,书写了一篇篇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作。从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洒脱不羁;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里我们能领略到他的豪迈奔放;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深情厚谊。苏轼在诗词的世界里尽情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深刻反思人生的种种境遇,不断磨砺自己的心境与意志,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困境中得以升华。他的为己之心,让他在困境中能够克制内心的愤懑与哀怨情绪,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在文学创作的领域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璀璨升华,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起一座巍峨耸立、不可逾越的丰碑。

当我们拥有了为己之心,便拥有了克己的动力与方向。克己,无疑是一场与自我内心深处私欲的艰难较量,是在欲望的诱惑与道德的坚守之间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抉择。“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以此自勉,展现出了非凡的克己之勇与坚定的道德操守。在虎门销烟这一伟大而壮烈的历史壮举中,他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各方的巨大压力与形形色色的诱惑。英国鸦片贩子妄图通过贿赂、威胁等卑鄙手段来阻止他的禁烟行动,国内亦有一些人因利益勾结或胆小怕事而对他的正义之举表示反对与阻挠。然而,林则徐秉持着坚定的爱国情怀与高尚的道德准则,克制了个人的安危之虑与名利之欲,毅然决然地坚决捍卫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利益。他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坚决抵制鸦片侵略的钢铁般决心。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如同一面鲜艳夺目、高高飘扬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中华民族历史的浩瀚天空,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面对私利与大义的艰难抉择时,坚守正道,不为所动,勇敢地捍卫正义与尊严。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克己不仅仅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去克制私欲,亦需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以此来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确保自己的行为始终符合道德与正义的要求。曾子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通过这种每日自我反省的方式,他时刻审慎地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一旦察觉到有所偏离,便立即加以纠正与改进。这种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与高度自律,使曾子在品德修养的道路上不断精进,日臻完善,最终成为孔子学说的重要传承者之一,为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与弘扬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亦应如曾子般,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以道德规范为明镜,时常审视自己的行为,克制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言行举止,从而使自己的品德修养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升,日臻完美。

 

只有真正做到克己,我们才能踏上成己的康庄大道。在克己的过程中,我们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雕琢着自我这块璞玉,不断去除杂质,打磨瑕疵,使自己的内心更加纯净澄澈,品格更加高尚坚毅,能力更加卓越出众,逐渐趋近于我们理想中的那个完美自我形象。周恩来总理一生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堪称克己成己的光辉典范。他从小便立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宏伟志向,并在漫长而艰辛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坚守这一信念,将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在工作中,他事无巨细,兢兢业业,对每一项任务都全力以赴,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与高度的责任感;在生活中,他艰苦朴素,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绝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周恩来总理的克己修身之举,成就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与崇高的精神风范,赢得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衷心尊敬与爱戴。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克己成己的崇高境界,成为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与精神指引。

然而,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在追求成功与幸福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陷入了迷茫与困惑的泥沼。他们被功名利禄的诱惑所蒙蔽双眼,被物欲横流的浪潮所淹没吞噬,在自我放纵中逐渐丧失了本真的自我,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一些官员贪污腐败,为了满足个人的贪婪私欲,不惜违背党纪国法,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一些商人唯利是图,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惜以次充好,弄虚作假,完全违背商业道德与诚信原则,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丧失了自己的商业信誉与社会声誉;一些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等虚拟世界中,在无尽的娱乐消遣中荒废了青春年华,丧失了奋斗的动力与进取的精神,陷入了精神空虚与迷茫的困境。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其根源皆在于这些人缺乏一颗纯粹而坚定的为己之心与克己之能,无法在欲望的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坚定的立场,从而导致自我的迷失与堕落,陷入了人生的困境与危机之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人生这趟漫长而充满未知的征途中,让我们时刻怀有为己之心,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不屈的毅力去克己修身。在面对欲望的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的底线,不为所动;在遭遇困难与挫折时,不抱怨,不退缩,勇敢地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在追求自我成长与完善的道路上,不断反思,不断进取,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向着理想中的自我不断迈进。如此,我们方能在克己的修行中成就更好的自己,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抵达成功与幸福的彼岸。

 


相关推荐